在古玩家具市场里转转,你会发现很多家具上雕有松、竹、梅的图案。这“松、竹、梅”被人们称为“岁寒三友”,这三友虽平常却不俗气,其含义且听我慢慢道来。
三友的话大体是从《论语》开始的,《论语》云:“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、友谅、友多闻,益矣。友便辟、友善柔、友便佞,损矣。”
白居易诗中也写到:“亲惟三友,三友为谁,琴罢辄饮酒,酒罢辄吟诗。”
而将松、竹、梅并做“岁寒三友”是从苏轼给其好友文与可的画提诗开始的。诗云:“梅寒而秀,竹瘦而寿,石丑而文,是三益之友。”
松树为四季常青之木,叶繁密似层云簇拥,姿态挺拔。在万物萧寂的隆冬时节,松仍精神抖擞、郁郁葱葱,象征着坚韧不屈、青春常在。松的品格是文人最崇拜的。
竹是高雅、纯洁、虚心、有节气的象征。自古庭园几乎无园不竹。青竹满院,倚窗望去,竹影婆娑,姿态入画。竹之碧叶经冬不凋零,清秀而又潇洒。古往今来“不可一日无此君”已经成为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。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大略更能体现这点吧。
梅花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,从古至今用梅的诗词歌赋不胜枚举,漫天飞雪之时,唯有梅花笑傲严寒,破蕊怒放,冰肌玉骨,暗香沁人心脾,这气节是何等的可爱与可贵。
松、竹、梅皆有着不畏严寒的习性,又被人们冠以坚贞、不屈、清高等共同特征,“志同道合”,故被喻为“岁寒三友”。
曾经,“松、竹、梅”之图案多用于与文人雅士打交道的书画、器物之上。现在,三友之题材已为人们所津津乐道,在各类古典艺术形式中广为应用。
古时,文人雅士借松之挺劲、竹之潇洒、梅之秀逸来衬托自己,而今,工匠们将“松、竹、梅”雕于家具之上,除了文化的延续,祖先的气节更是我们该传承下去的。